隨著中國的開放程度加深和外國企業涌入中國的浪潮加大,中國對于翻譯人員的缺失也是越來越深,中國的翻譯服務市場也在急速膨脹,中國翻譯行業也開始由小規模的作坊式發展轉到規范正規性發展。
就中國目前而言,全國各類專業翻譯注冊企業有3000多家,以咨詢公司、打印社等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家之多。僅在北京,翻譯注冊公司就有100多家 翻譯行業越來越向正規化發展,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3年11月發布了《翻譯服務規范》。規范于今年6月1日起實施,使消費者有了選擇翻譯服務的客觀標準。
同時,青島翻譯公司服務隊伍不足仍然是困擾翻譯產業的一大難題。中國譯協的數據顯示,中國現有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人員約6萬人,翻譯從業人員保守估計達50萬人,而有關抽樣調查顯示該數字可能達到100萬人。2003年,中國翻譯產值達110億元,2005年可望突破200億元。
人事部從2003年開始試行全國翻譯專業資格(水平)考試,迄今考試已經舉辦兩次,參考人數約為4600人,平均通過率約為30%。目前翻譯行業的問題,與翻譯服務業相對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,中國新興的翻譯市場仍比較混亂。目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翻譯質量無法保證,沒有細化的專業分工,市場價格不規范等方面。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主管翻譯事業,一個統一、完整、系統的政策規范還沒有到位。在西方國家,翻譯行業普遍有政府主管單位某種程度的政策指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