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的中國互聯網格外熱鬧,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電子商務。傳統B2C企業不在滿足于單個行業細分市場,紛紛邁向百貨時代。京東商城,紅孩子,當當網等等這些B2C平臺網站正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,產品同質化進一步加強,價格戰愈演愈烈,大有當年彩電大戰的陣勢。并且,這些平臺的CEO們紛紛稱盈利不是目標,目標是爭取更多的客戶。
相比之下,一些專注于做品牌的B2C似乎對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模式不太感興趣,其中凡客誠品,麥包包,綠瘦等是做得最好的品牌。其中麥包包的成功則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淘寶發展重心從不賺錢的C2C向B2C轉變。從單純的C2C大賣場到建立淘寶商城,然后垂直類商城電器城和最近剛上線的名鞋館,無一不驗證了這種趨勢。賣箱包的公司麥包包借助于淘寶商城一下子成為了典型的淘品牌,似乎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借助于互聯網,借助于電子商務就能迸發出新的活力。其實,不論是朝陽產業還是傳統產業,甚至是夕陽產業,只要電子商務做得好,就能滿足很大一部分網上客戶的需求。結合本人所從事的翻譯行業,本文接下來談一談翻譯公司如何借助互聯網獲得更大的發展。
說到青島翻譯公司,很多人覺得翻譯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,很難做到標準化,不適合在網絡營銷。其實,根據我多年的經驗,翻譯其實是很適合在網上做的。首先,翻譯很多時候不需要物流,客戶只需要你將譯文發至指定的郵箱即可。因此,即便我現在在青島,遠在成都的客戶也能通過電子郵件立馬收到他所需要的譯文。還可以通過傳真與外地的客戶簽合同,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。這樣,從開始尋找翻譯到最后交稿完成,中間一系列的過程都能在網上完成。其次,翻譯公司是一個典型的“輕公司”,不需要過多投入,成本可控,而通過互聯網,企業面對4.2億的中國網民,這讓誰來看都是具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