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民的名義》至今也火了一段時間了,小編也在瞎忙之中抽出了很多時間看到了第三十集,雖然與各路大咖比較起來,小編在這個電視劇的追劇之路上走的還不夠遠,但是也有一些話不吐不快。從看到“祁同偉”這個人的第一眼起,小編就開始注意劇中人物的角色設定,因此今天就斗膽來談一下小編對劇中幾個人物設定的特點以及原因。當然,小編說過自己的資歷比較淺,因此希望讀者大大們看完之后能給小編提出一些積極的意見,拜謝。
季昌明角色分析
昨天說到,小編第一個排除了“祁同偉”對“丁義珍”逃跑的策劃,而小編第一個確定的人是“季昌明”。之所以這么想,是因為他“恰好”地攔住了“陳海”的車,并一再堅持向省委匯報抓捕“丁義珍”的行動。雖然小編算不上是熟讀兵書,但多少還知道“兵貴神速”和“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的道理。這種堅持規則的行為,在小編看來是在打破抓捕行動和拖延時間,而無論是出于抓捕行動的目的還是出于拖延時間的目的,對于抓捕腐敗分子來說都是很大的障礙。同時,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,不管是中國的官場,還是其他國家的官場,只要為官,那必定會和其他的官職人員產生一些聯系,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獨善其身。這種匯報工作,很可能就會泄漏消息,在現實生活中,劇本的安排未必就不會上演。因此,出于這兩點,小編判定“季昌明”是“丁義珍”逃跑的幕后策劃者。小編很受傷,因為小編再次被編劇打臉。小編對“季昌明”這個角色的認識定位在“墨守成規為官者”一塊,對這一塊官員來說,他們有做事的想法,但是沒怎么有做事的能力和魄力。因為他們的思想相對比較保守,只能在規章制度之內辦事,當然不是說在規章制度之內辦事不行,而是說規章制度是給我們提供的一個框架,在這個框架中,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。而這類人最大的特色在于他們只能沿著規章制度的邊緣前進,這樣就很難發揮自己的能力。